——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原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副司長宋偉
在2014年中國衡器協會年會暨九屆五次理事會議上講話節選
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電子計價秤專項整治,那一年有四個專項整治活動,其中一項就是電子計價秤的整治。
在這次專項整治當中,計量部門共檢查電子計價秤生產企業150余家。從計量司的統計數據來看,全國已經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的衡器企業在900~1000家左右,當然每年也會有一些局部的變化,有新增加的,也有退出的,但是基本穩定在這個數量范圍內。這些企業生產的電子計價秤,有專門的生產企業,也有只是部分產品,所以此項檢查活動是根據許可證的范圍,選擇了其中150余家比較有規模的企業,同時對48家稱重傳感器生產企業也進行了檢查。在這次檢查工作中,除了檢查生產企業以外,計量司的這項工作還有了一個新的突破,那就是將檢查工作延伸到了銷售、修理行業。檢查了計價器銷售企業6000家,修理企業870家。同時也檢查了6萬多家集貿市場和餐飲店72萬臺在用的電子計價秤,檢查規模很大,投入精力也很大。
在整個過程中,共查出無證生產和銷售電子計價秤企業80余家;銷售作弊電子計價秤企業64家。同時還查出了借修理名義,改裝電子計價秤,加裝作弊裝置的企業10家,其中情況比較嚴重地移送司法部門。在這次檢查過程中,查處各類計量違法案件有3000多起,其中涉及計量作弊的有1200起,這是檢查的基本情況。
通過檢查,我們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并進行了梳理歸類:第一個環節是生產環節,生產電子計價秤領域這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有“兩張皮”現象,就是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和做型式實驗的產品不一致。大家都知道,型式實驗要求是比較嚴格的,有的企業為了通過型式實驗,于是下大力氣,精心裝配了一套產品送去做實驗,但在生產過程當中則簡化了生產程序,包括設計上的一些必要的要求。這樣就出現了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型式評價的樣機不一致的情況,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兩張皮”現象。比如像上海質監局在抽查過程中,把企業產品同實驗室評價的備案產品一比較,就發現有6個批次的電子計價秤產品是不一致的,這是一個現象。另外一個現象是,有的生產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采用了一些廉價的元器件,包括傳感器及其他一些關鍵部件,這是一個老問題了。廉價生產器件的穩定性、可靠性都有問題,導致了產品的質量不穩定。還有一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缺乏誠信意識,他們采用多個商標或者異地公司兼制的方式。有的公司根本查不到其企業備案,在工商注冊部門也是查不到的。有的企業在設置產品出廠過程中,設置了一些功能鍵,可以直接對重力補償或者測量過程進行影響,為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作弊留下了一個空間。
第二個環節是銷售和修理環節,也是這次檢查的一個重點環節,因為以前在這方面關注的不夠。一部分銷售企業進價把關不嚴,總是選擇一些價格比較低的來銷售。另外還有一些甚至銷售一些無證的電子計價秤。特別是有個別的銷售企業,擅自改動電子計價秤的結構,以迎合一些市場的不良需求。再一個就是在修理環節發現很多修理電子計價秤的企業沒有這方面的資質,有的連營業執照都沒有,這種就是“地攤式”的或者“個體式”的方式,沒有固定的維修場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種流動的修理企業還是存在的。有的人甚至專賣那種黑心秤,這方面的問題曾在北京的媒體上做過系列報道,20塊錢就可以改裝一個可以加上作弊功能的電子計價秤,對此我們專門進行了一些檢查。
第三個環節就是使用環節,這歷來是我們工作的難點,特別是在集貿市場。而在超市和一些大型的商店,電子計價秤的管理就比較規范。在集貿市場包括一些流動攤販使用的電子計價秤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產品質量問題,也有惡意欺詐問題。尤其在流動攤販、水產攤位、海鮮賣場、旅游景點,這種缺斤短兩、計量作弊的行為還是比較多的。央視也曾多次做過報道,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海南海鮮的計量欺詐問題。有一些不法攤販利用計量器具作弊的情況還比較多,這些零散攤販的計量器具的計量檢定就比較困難,一方面有流動性,一方面作為個體經營者,他們拒絕計量部門的檢查,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求市場管理部門進行配合,一方面計量司推出了“四個統一”的方式,就是在有規模的集貿市場上,采取“統一配置、統一管理、統一檢定、統一更換”的方式來控制,特別是在市場設置公平秤,讓消費者利用公平秤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我們看到電子計價秤監管和違法的查處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是現在電子計價秤使用量越來越大,因為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電子計價秤在一些中小城市也大量使用,桿秤基本上已經退出了大型的集貿市場。電子計價秤的使用范圍又比較分散,量大面廣,使用分散,監管成本也比較高,所以我們現在正在爭取由地方政府對貿易衡器的檢定,實行政府買單的方式,免收攤販的檢定費用,現在有的地方已經實施了。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方面的矛盾,推動了電子計價秤的檢定工作?,F在好多省都已經出臺了專門的方案,撥付了專項資金來支持這項工作。
另外電子計價秤作弊的違法成本很低,這是本次計量法修訂方案當中重點修訂的一個內容。這樣,計量作弊的違法成本將大幅度提高, 而不是以前作一次弊抓住后就罰個一二百塊錢,或者幾十塊錢?,F在作弊違法的成本很高。比如像加油機作弊,試想把作弊的軟件芯片破解,因為沒有原代碼,要幾個專家工作一周到十天的時間才能破解他這個軟件。如果破解出來,就只是簡單處罰,作弊方會覺得無關痛癢,而對計量部門則壓力比較大,這個查處的成本比較高。目前我們也在考慮這些因素,包括我們對衡器方面軟件測評的問題,我們正在采取各種積極措施。
針對電子計價秤存在這些問題,計量司從制度建設上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措施。一方面就是在生產環節采取了留樣制度,現在我們已經督促各個國家級的衡器型式評價實驗室,要建立一個保管室,凡是通過你處生產的型式評價電子計價秤,我們要求留樣,也希望我們企業能夠理解和配合。通過留樣,我們就可以對比,解決“兩張皮”的問題。這在上海我們曾經做過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當時上海還沒有留樣機,留的只是照片,把里面的結構照片都留了下來。當一家企業的產品更換芯片以后,我們把照片一對比,里面線路板結構都變了,主體結構變了,你的型式評審證書就無效了?,F在我們正在完善這項工作,當然除了電子計價秤,一些大型衡器留樣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們對小型的這種衡器采取留樣制度。
在銷售環節,我們要求各地要實施備案登記制度,同銷售企業建立聯系卡,對銷售電子計價秤的企業和品種規格進行備案,便于今后監督檢查能夠有所依據。修理環節實行的是修理點的登記管理制度,盡管現在允許生產企業無需辦理修理許可證,就可以維修自己生產的電子計價秤,但是對一些零散的社會上的一些專職的修理點,則需要加強管理,重點是防范在修理環節出現的增加作弊功能現象。
整治電子計價秤作弊,主要通過以上這些措施,來落實生產企業、銷售點、維修點的連帶責任,將來爭取建立這方面的追溯制度。在許可證的有效期,計量司要求各省級的質量監督部門每年要安排至少兩次證后的檢查,因為衡器是我們國家重點的管理計量器具,按照這個要求,許可證是由省級計量部門來頒發的,那么省級計量部門就有責任來組織對獲證企業的證后檢查。以前這種檢查是隨機的,現在計量司想把它納入制度的要求,要求每年開展兩次這方面的檢查,檢查的內容可以分別根據實際需求來制定。檢查重點是要檢查生產企業是否按照型式批準組織生產,是否保持了與考核相一致的生產條件。包括一些技術要求、重力補償及防作弊的封裝要求,發現違法行為就要嚴肅處理。因此計量司也對質監系統提出要求,要求各省的質監局每年中期和年終結束,也就是 6月底和12月底要分別就這兩次監督檢查的情況向國家質檢總局做一匯報。
第三方面就是各地要建立產品質量狀況的報告制度。當然這個問題正在探討中,要求從2013年開始,電子計價秤的生產企業每年要向省質監局提交一份企業產品生產的質量報告,對這一年的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管的一些措施和一些基本情況作一匯報。包括產品質量情況,包括市場的反饋信息,調整監管方式。當然這些措施有的還在研究中,有的在逐步實施,我們也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建設,能夠規范質監系統對計量器具生產環節、銷售使用各環節管理的自我監督。同時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督促生產企業能夠重視計量器具的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當然,電子計價秤這項工作應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它的產品質量的穩定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企業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監督,包括消費者監督意識的提高,整個社會環境的改善,對電子計價秤產品質量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計量司也將會繼續跟蹤,加強對涉及到民生領域9類重點管理的計量器具的監管,也希望各生產企業能夠積極配合,大家共同努力,使電子計價秤包括整個衡器行業各個領域的衡器產品質量水平能夠有穩步的提高,希望將來能夠實現我們企業生產的衡器讓全社會使用起來是放心的。當然我知道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原來我參加過幾次會議,我深刻地感覺到社會上對一些計量器具特別是衡器是持懷疑態度的,主要是貿易結算領域的。另外媒體對這方面也是很關注的。因為這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們也希望這方面的產品質量要提高,從政府管理部門的角度,讓廣大消費者放心。